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

菩薩發心


轉載於
十方海會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henshenjiaozhu

於此虔誠禮敬大陸諸大眾菩薩,願此文能夠確立菩薩行門,令諸菩薩多生累劫誓願毫不動搖,以此佛道無上誓願成就!
菩薩於十信位圓滿,得以入初住,名為發心住菩薩。如果對佛法僧三寶無有強烈的信心,絕對不可能信位圓滿,所以進進退退,在十信位的各各位次裡面浮沉上下;因此對於菩提心的發起,一直頗為猶豫;也因為無法跨入住位修學,所以對於善知識的話都不太能夠信受。
我們學佛,當然是要作菩薩,菩薩五十二階位,大部分的人在於初信到這十信位之間,以娑婆世界如此濁惡難當,應當發心讓一切眾生得聞 阿彌陀佛的名號,讓 佛陀的度生誓願可以方便成就,令一切信位菩薩可以在此無窮止盡的輪迴歲月裡面得到歇息!
而我們又既然有緣接觸到 佛陀殊勝的大乘法義,就要確立行門階位,應當以信位圓滿為首要,當對三寶有絕對的信受以後,善知識的話就會聽進去,這輩子就有非常多的因緣可以開悟,這明心功德究竟非可等閒,然而如果和菩薩初發心相比,當然以初發心為勝,以菩薩於此惡世發如是不可思議的菩提心,難能可貴, 如來窮一劫神通之力,猶且不能盡讚歎如是發心功德!
     
 《華嚴經》上賢首菩薩說偈頌:「菩薩於生死,最初發心時,一向求菩提,堅固不可動;彼一念功德,深廣無邊際, 如來分別說,窮劫猶不盡。」 
  《優婆塞戒經》上 佛陀親自說:「善男子,若有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,即得名為無上福田。如是菩薩,出勝一切世間之事及諸眾生。」
    所以大眾菩薩應確認自己是否已經發起菩提心,這是修學佛法的第一尊貴大事!這菩提心是不是堅固不動?是不是相信佛,相信法,相信僧,決心成為菩薩,願意滿足菩薩行。
    莫要輕視自己,以為力小微輕,莫要以法運興衰揣測自己今生將來可得的果位,要相信如是接觸大乘佛法,能夠安住熏習大乘了義正法,跟隨大善知識的書籍,聽其循循善誘,心中虔誠恭敬,義理如是勝解,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,不可思議!證取菩提是很容易得到的,這明白實相心絕對一點也不困難,開悟就是如此容易!

    《優婆塞戒經》上 佛陀親自說:「實義菩薩者,能聽深義,樂近善友。樂供養師、父母、善友。樂聽如來十二部經,受持讀誦、書寫、思義。為法因緣,不惜身命、妻子、財物,其心堅固,憐愍一切。口言柔濡,先語實語,無有惡語及兩舌語。於自身所不生輕想。舒手惠施,無有禁固。常樂修磨,利智慧刀。雖習外典,為破邪見,出勝邪見。善知方便,調伏眾生,於大眾所,不生恐怖。常教眾生,菩提易得,能令聞者,不生怖心,勤修精進,輕賤煩惱。」

    《優婆塞戒經》上 佛陀親自說:「善男子!夫菩提者,有四種子:一者不貪財物,二者不惜身命,三者修行忍辱,四者憐愍眾生。善男子!增長如是菩提種子,復有五事:一者於己身中不生輕想,言我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二者自身受苦心不厭悔,三者勤行精進不休不息,四者救濟眾生無量苦惱,五者常贊三寶微妙功德。有智之人修菩提時,常當修集如是五事,增長熾然菩提種子。復有六事:所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。是六種事,因一事增:謂不放逸。菩薩放逸,不能增長如是六事;若不放逸,則能增長。」

     《優婆塞戒經》上 佛陀親自說:「菩薩求於菩提之時,復有四事:一者親近善友,二者心堅難壞,三者能行難行,四者憐愍眾生。復有四事:一者見他得利,心生歡喜,二者常樂稱讚他人功德,三者常樂修集六念處法,四者勤說生死所有過咎。善男子,若有說言,離是八法,得菩提者,無有是處。」
  諸經說法雖有文辭用語異同,然驗證發心,讚歎發心,諸經同說,實為大事,學佛第一件重要大事,不應輕忽漠視,以為發不發菩提心,作不作菩薩,受不受菩薩戒,都是可以緩一緩,都是可讓 佛菩薩自動來攝受我, 佛菩薩應該明了我的心志,因此可以不必發起菩薩心,畏懼成為菩薩!
   我初學佛的時候,就是因為不清楚如是行門的重要性,也每每看見大家,眾多學佛人不敢以菩薩相稱,真是末法!入地者,為大菩薩!於地位之前,都是小行菩薩,於十信位,乃至三賢位安住:十住位、十行位、十回向位;汝學佛,尚且不是菩薩,那是誰才算是菩薩!
   「我」破參的時候,因為對於阿羅漢近乎斷滅地「進入」「無餘涅槃」,實在是不能茍同,所以忍不住問 導師,自己又覺得不忍阿羅漢如是永遠無法成佛,所以當時心情很複雜,說了這樣不是很不好嗎? 導師在禪三的小參室直說:那是因為你是菩薩,所以才會覺得不好。「我」聽到 導師當時稱呼「我」為菩薩,「我」實在是嚇了一跳:雖然受完菩薩戒後,便也當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菩薩了,但蒙 導師親說,「我」當時實在是與有榮焉,即使今生為佛法赴湯蹈火,這也是菩薩的本分事!
  想來,今生忽忽過去,都是因為不敢以菩薩行,菩薩名為己任!枉費 導師每次週二週六上課時候,稱呼大眾菩薩!固然菩薩不是人當的,尤其大菩薩的入地聖位,實在是可望似乎不可及,然而今天既然有殊勝法義宣說於世,加以 阿彌陀佛的無上大願,初地果位再也不是遙不可及!佛法如是不可思議,佛法如是殊勝難道,佛法如是尊貴,畢竟要讓我們生如來家,勇猛跨他三賢次位,成就不可思議無生法忍!
     
  所以 佛陀稱呼我們是實義菩薩,大眾菩薩應當相信自己就是菩薩,即使今生沒有受菩薩戒,多生多劫也必定受過,否則怎麼有可能熏習如是殊勝大乘法義?如果沒有多生累劫的福慧,連經題都不可能聞到,何況是可以閱覽經文,更何況可以聞說見睹殊勝法義的宣說呢?菩薩不是這輩子才當的!不應當破壞一切學人的信心,要信自己真的是菩薩,是多生多劫就已經立下宏願,願意成就無上道,菩薩發心非始今日,當如是信!
  不必因為菩薩戒行難持,而今生想可以逃避不受,乃至想我不要作菩薩了,不應當如是思惟!要相信這今生再受菩薩戒,是增上戒,應當相信:菩薩戒是早已受持,菩薩戒既然受之,就是有犯無舍,這是了義的說法啊!更當信受自己未來必定成就無上佛道,這樣戒品已經俱足,不應當生疑啊!
   《梵網經》, 佛陀親口說:「誦我本師戒:十重四十八。戒如明日月,亦如瓔珞珠,微塵菩薩眾,由是成正覺。是盧舍那誦,我亦如是誦。汝新學菩薩,頂戴受持戒,受持是戒已,轉授諸眾生。諦聽我正誦,佛法中戒藏,波羅提木叉。大眾心諦信:汝是當成佛,我是已成佛,常作如是信,戒品已具足!一切有心者,皆應攝佛戒:眾生受佛戒,即入諸佛位,位同大覺已,真是諸佛子!大眾皆恭敬  至心聽我誦。」
     
 如是成佛殊勝利益,哪裡可以不受呢?
 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上, 佛陀親口宣說:「其受戒者,入諸佛界菩薩數中,超過三劫生死之苦,是故應受。有而犯者,勝無不犯;有犯名菩薩,無犯名外道。以是故,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薩,乃至二分三分四分,十分名具足受戒。是故菩薩十重八萬威儀戒,十重有犯無悔,得使重受戒;八萬威儀戒盡名輕,有犯得使悔過對首悔滅。一切菩薩凡聖戒盡心為體,是故心亦盡,戒亦盡;心無盡故,戒亦無盡!六道眾生受得戒,但解語,得戒不失。佛子,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說,我今在此樹下為十四億人說,住前信想菩薩初受戒法。佛子!是信想菩薩,於十千劫行十戒法,當入十住心。佛子!當先為諸大眾受菩薩戒,然後為說瓔珞經,同見同行。爾時眾中有百億人,即從坐起,受持佛戒,其名梵陀首王,共無數天子修十戒滿足,入初住位。」      
   外道根本不受持 佛戒,所以不會觸犯菩薩戒;所以我們小行菩薩,即使是犯了戒律,還是勝過不持菩薩戒的佛法邊緣人!而且大眾菩薩是否已經信位滿足,尚且不可知,所以為了成佛,為了滿足菩提大願,應當受戒!為了修學佛法,了生脫死,救護眾生,應當受戒!
   
   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是三攝受、三種受戒,過去佛已說,未來佛當說,現在佛今說;過去諸菩薩已學,未來諸菩薩當學,現在諸菩薩今學,是諸佛正法戒。若一切佛、一切菩薩,不入此法戒門,得無上道果、虛空平等地者,無有是處。」
     所以此菩薩戒,是一切佛子應當盡身受,乃至未來無有窮盡,皆應當受!如是不可思議,可以圓滿信位功德,步入十住位次,於初住位安住修學,又因為今生時當正法重起,法義宣說殊勝,一切信心滿足的住位菩薩皆當獲此不可思議功德,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義,於此今生,再無懷疑,入第六住位,安住般若熏習,斷除我見,發心決定:誓證此菩提,決定明心成就,如是參究,必證此真實實相!
     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若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一切眾生,不受是菩薩戒者,不名有情識者;畜生無異,不名為人;常離三寶海,非菩薩、非男非女、非鬼非人,名為畜生,名為邪見,名為外道,不近人情。故知菩薩戒有受法,而無舍法;有犯不失,盡未來際。」
    所以既然多生多劫修學佛法,必當受持過菩薩戒,此戒無有舍時,即令犯了過失,仍然無有舍時!所以此生應當增上受戒,令此受戒增上!知道受戒有三品,即使有人心中輕視居士傳授戒法,要知道此戒是三品受戒,由佛菩薩當前傳授,由有先受菩薩戒者傳授,最後佛菩薩聖像前自誓受戒,如是三品。所以此大乘戒哪裡是聲聞戒可以比擬,這是法界如實戒法,於一切大乘佛菩薩所安住。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受戒有三種受:一者、諸佛菩薩現在前受,得真實上品戒。二者、諸佛菩薩滅度後,千里內有先受戒菩薩者,請為法師,教授我戒;我先禮足,應如是語:『請大尊者,為師授與我戒。』其弟子得正法戒;是中品戒。三、佛滅度後,千里內無法師之時,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,胡跪合掌,自誓受戒;應如是言:『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地菩薩等,我學一切菩薩戒』者,是下品戒。」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其師者:夫婦、六親,得互為師授。」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告敬首菩薩:佛子!吾今略說名門中一賢名門,所謂初發心住,未上住前,有十順名字,菩薩常行十心,所謂信心、念心、精進心、慧心、定心、不退心、回向心、護心、戒心、願心。佛子!修行是心,若經一劫、二劫、三劫,乃得入初住位中。」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若退若進者,十住以前,一切凡夫法中發三菩提心,有恆河沙眾生,學行佛法,信想心中行者,是退分善根。諸善男子!若一劫、二劫乃至十劫,修行十信得入十住。」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發心住者,是人從始具縛凡夫,未識三寶聖人,未識好惡因之以果,一切不識不解不知。佛子!從不識始凡夫地,值佛菩薩,教法中起一念信,便發菩提心。是人爾時住前,名信想菩薩,亦名假名菩薩,亦名名字菩薩。其人略行十心,所謂:信心、進心、念心、慧心、定心、戒心、回向心、護法心、舍心、願心。復行十心,所謂:十善法、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六波羅蜜戒。是人復行十善,若一劫、二劫、三劫修十信,受六天果報。上善有三品,上品鐵輪王化一天下,中品粟散王,下品人中王,具足一切煩惱,集無量善業,亦退亦出。若值善知識,學佛法,若一劫、二劫,方入住位。若不爾者,常沒不出,住退分善根,如上說。」
    《菩薩瓔珞本業經》, 佛陀親口宣說:「佛子!發心住者,是上進分善根人。若一劫、二劫、一恆、二恆、三恆佛所,行十信心,信三寶,常住八萬四千般若波羅蜜,一切行、一切法門,皆習受行。常起信心,不作邪見、十重、五逆、八倒;不生難處,常值佛法;廣多聞慧,多求方便;始入空界,住空性位,故名為住。」
     所以應當滿足信位,入初住位修學,如是快速增益自己的道業!
     1.應當相信三寶不可思議威德,相信 佛陀不可思議功德:佛法僧所傳,唯一大乘法教,唯一真實!要相信 佛陀是三界之中最尊貴的覺悟者,出過一切眾生有情,智慧功德,如來果地功德,無法思議,即使是一切菩薩眾多俱集,共同千劫測度,無法測知佛陀一切智,神力,應當如是信,應當如是信佛!
    2. 應當相信大乘聖義僧:相信善知識威德,相信如是宣說大乘了義殊勝法義,不當以自己狹小知見自以為過人,應當樂於聽說大乘甚深甚深法義,即使法義甚深難以一時了會,不應當畏懼深法,受到一些信位菩薩不滿足的學佛人,出家法師,乃至一般居士所說,不願修學大乘般若。而真正信位菩薩滿足,無論多麼艱深般若義理,還是樂意修學!如是秉尊佛旨,依佛所說,依法不依人!信是如是善知識,信是如是菩薩僧,信是如是菩薩所說 如來正法!
    3. 應當不遠千里諮詢大善知識:今日諸佛菩薩不得親見,然 聖平實菩薩摩訶薩仍然說法,書籍問世,即使是千里之遙,仍然有方便可以請到書籍,乃至閱讀,所以不應當懈怠,惰於求法。即使心中謹慎,不敢確定,也應當請書恭敬修閱讀,既然字字如理如義,又引經據典,如是妙法無可評駁之處,皆是彰顯 如來真意,如何可以不信如是 聖位菩薩宣說!應當如是信僧!信如是大乘聖義菩薩僧!